家族兴旺在于积善重在教育
2015-05-29 00:27 来源: 华夏佘氏网 作者 佘听男
导读: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想家族兴旺,但很多人事与愿违,想要得到的却得不到,一户人家,一个家族好比一棵树,家庭兴旺好比是花果,花好看,果很好,但往往很多人得不到,原因是方法有问题,想直接采花果,但自己没有种树,培育树,没有在根本上下功夫,首先树种
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想家族兴旺,但很多人事与愿违,想要得到的却得不到,一户人家,一个家族好比一棵树,家庭兴旺好比是花果,花好看,果很好,但往往很多人得不到,原因是方法有问题,想直接采花果,但自己没有种树,培育树,没有在根本上下功夫,首先树种要好,其次要有好的土壤、水份、阳光、精心培育等等。不付出是得不到好花果的,有的人甚至拔苗助长,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结果,毁了整个家族,那么如何选择好种子,如何培育呢?下面我分三方面说明,供大家参考。
一、 深信因果
信为道源功德母,要真信首先要了解事实真相,真正懂得了它才会深信,世间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拥有财富,地位,聪明智慧,健康长寿,子孙兴旺。但是他不知道修因,没有因哪里来的果?所以我们要得如意的果报,一定要知道修因,财富与功名富贵是果报,而修财布施是因缘,子孙兴旺在于积善重在教育。善因一定得善果,恶因一定得恶报。因果的道理是真理是事实,诸位在仔细读《了凡四训》就能有相当的认识与明了,而后才知道如何修因而感得园满的果报,我们看到眼前世间有不少富贵之人,可是仔细观察他们似乎他并没有过人之处,好像是个平凡的人,为什么他们在社会上拥有崇高的地位,拥有大量的财富?世人往往看到这个现象,觉得不平。认为老天爷不公平。我的智慧能力都比他们强,为什么我得不到地位和财富,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?这是世间人只看到眼前,没有看到过去和来生,所以才有不平的感触,如果一个人能看到过去,现在,未来,他的心就平了。为什么呢?这一生中所得的富贵,原来是他前生所修的善因。这一世虽然有智慧有能力,却贫穷潦倒,是前世没有种福,所以修什么因,得什么果,正所谓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其中报应丝毫不爽。也许有人要问,我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,这一生中能不能得到一些财富,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呢?答案是肯定的,是完全有可能的!知道这个道理经及事实真相,现在就开始认真努力,如理如法的修学,几年之后果报就会显现。《了凡四训》就是我们最好的证明。其实世间象袁了凡先生这样修行,而获得果报的人很多,只是了凡先生都写出来了,还有许多象了凡先生一样的,甚至于果报比了凡先生殊胜得多的,这些人没有写出来。如果我们细细地观察,古今中外这些果报的事例都在眼前,尤其在家谱中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,一套家谱记载了十几代甚至几十代,你从中就可以总结出规律来。先祖靖公积善,儿子是进士,孙子是状元,先祖端礼公的祖父,以积善著名,孙子成为丞相。其它可以从孔氏家谱,范仲淹等家谱中充分证明这一点。可见得这椿事情真实不虚,因此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富贵,要紧的是开始认真的修学。如果不知道积极的断恶修善,纵得富贵也是很难保持的。自古以来,享富贵的人家,能保持三代的就很稀少,甚至于一生都不能保全,这样的事在当今社会里我们看得太多了。积财亿万,地位崇高,没过几年他倒闭了,他犯罪被判刑了,其中的因果非常复杂,一时的发达是他前生种的善因的果报显现。他不能保持,是愚昧无知,狂妄造作,罪业所致。所以往往只在眼前,这是多么可惜,这些现象就是我们最好的教训。
我们见到成功的人,要向他学习,见到失败的人,要认真反省,决不能走他错误的道路,这就是真正的聪明人,懂得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创造美好的明天。要是眼光更利的,看得更远,做到修福而不受福德,也就是我们尽心尽力修福而不享福,那这个福报就更大了,能成圣成贤,超凡入圣。要认真修学,使我们自身,家庭,事业,家族样样都能美满,而真正能求得事事如意,这是肯定能做得到的,关键就在于你合理合法,如理如法,必能求得。
二、 愿力宏深。
既然明白因果道理,知道了哪些该做,哪些不该做,就要从因上做起。发大愿真干,行善积德,重视家教,永远不变,世代相传,为社会为天下培养出栋梁之材,圣贤之材。圣贤是教出来的,是一个家庭长久积累的结果,人皆可以为尧舜,人皆可以作佛,要立志成圣成贤。自己从早到晚时时刻刻要行善积德,成为一切人的榜样,家庭是一切家庭的榜样,事业是一切事业的榜样。心胸开阔才能成就大事,不是为个人谋利,而是为天下谋利,为众生谋利,在行善积德的道路上,不管是顺境,还是逆境,始终不忘初心,坚定不移,恒久坚持行善,重视对子孙的教育,只有行善才能形成优良的种子和肥沃的土壤,只有教育才能培养好这棵幼苗,使其茁壮成长,长久积善,才能保持良好的家教,只有长久保持良好的家教,才能确保长久积善,往圣贤的道路上永不停步,不断前进。即使周围的人不信不做,一个人也要深信真做,即使困难大也无所谓惧,即使大富大贵,更要居安思危,更要惜富节俭,爱惜物命,不能沉浸在富贵里,更要警惕,更要加快往圣贤道路上的步伐。每个人要立下宏愿从当下做起,按圣贤的标准衡量自己,并真正把圣贤的标准落实好,直至成圣贤,并要求子孙后代,代代相传,到尽未来际。
三、 贵在力行
懂得道理,真相明白,在于落实,关键要掌握方法,知道怎么落实,才能事半功倍。
1、 断恶修善。做人最重要是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
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存好心,说好话,行好事,力能为者,认真为之,不能为者,亦当发此善心,或劝有力者为之。或见人为,发欢喜心,出赞叹语,亦属心口功德。我们要明白何为恶,何为善,恶如何修。善恶总分为十善十恶,细分则无量无边,请大家修学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,要做到断十恶,修十善,必须从基础学起,从《弟子规》,《太上感应篇》做起。《弟子规》百分之百做到,《太上感应篇》就容易做到,《太上感应篇》做到,十善业做到就不难了。十善业做到了“净业三福”就能进一步落实。断恶修善对一个家族来说是兴旺的根本,几代积善,家族中才能有大圣大贤培养出来。
2、 重视胎教。胎教学习周之三太,也就是中国人
称自己妻子为太太的由来,这是我们老祖宗对妇女最高最尊的称呼。太太就是能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圣人的妇女。周之三太的胎教非常好,吾族妇女要效法三太。今天我推荐给大家,妇女怀孕后和新生儿出生七天内,读诵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至诚念地藏菩萨圣号,念佛,有不可思议功德,新生儿获福无量,所生儿女必相貌端正,性情慈善,天资聪明,所以奉劝吾族上下,男女老少,个个至诚读诵,并依教奉行,此乃真孝。
3、 幼儿养性。小孩零至三岁,心无分别,尘垢未
染,真如湛然,性德纯正,心如明境,朗摄无碍,先入为主,深深入心,终身不移,幼儿怡养本性,正宜此时。父母亲作好榜样,严格按《弟子规》做,表现给孩子看,时时端庄守法。所谓“教儿婴孩、教妇初来”,从幼教以孝悌忠信,礼义谦耻,勤俭温恭,扎好根,培养良好的习惯,大了决定贤善,若小时任性惯,概不教训,大了不是庸流,便是匪类,此时后悔,了无所益。其习性成,故当谨之于始也,天下之治乱皆基于此。
4、 童蒙养正。至十三岁前,物欲微薰,烦恼潜伏,
知识略萌,性德仍净,记性微弱。童蒙培养正见,正宜此时。接受正知正见,圣贤教育,明白因果的道理,学习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、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等,并认真落实,致其长而入学读书,令其读《四书》《五经》,实是人生的根基。
5、 少年养志。十三岁后知识渐开,物欲既染,烦
恼增多,心逸情泳,故真情渐隐,记性渐泯,然性向显发,崇效楷模,悟性转强。少年启养心志,正宜此时。读书志在圣贤,心胸开阔,为人处世不是为个人谋利,是为天下谋利,为众生谋利。立志高远,从小要有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志气。
6、 成年养德。凡所当读书,如能自幼扎根熟读,
庶以诚意正心,格物致用,而为将来学业之深基,修身明德之永磐。唯德业无穷,学无止境,成年学养德行,随时皆宜,无有终时。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终身学习正知正见,终身行善,积功累德。
7、 家教纯正。父母亲是小孩的第一任教师,父母
自己要按家规家教,《弟子规》行事,家庭其他成员也一样,在小孩面前规规矩矩,有板有眼,诸如游戏、赌博、杀盗淫妄的电视节目等不能让小孩接触,邻里环境也一样,不健康的人员不能让小孩接触,家规家教要符合圣贤之道。以孝治家。从小让小孩学会礼貌,敬畏,感恩。从“净业三福”做起,学习祖先的德行,祖先建功立业,成圣成贤,品德高尚。我们认真学习,教育小孩,千万不能在祖宗脸上抹黑。所以父母,家人交往人群,居住环境的选择,小孩应接受哪些教育,父母要严格把关。
深信因果,是明理,愿力宏深,是我们的发心,贵在力行,是真干。这三个方面合起来是一件事。是一个整体,不明理不会发心,也不会真干,希望大家能做到,深信,发愿,力行。这是一个基础的教育方法,是扎根的方法,有了这个基础,以后不管攻哪一门定会有大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