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怀化市新晃佘氏
2014-02-20 17:33 来源: 华夏佘氏网 作者 佘竹轩撰写
导读:1、新晃佘氏源流 新晃佘姓,始源于湖南宝庆府佘田桥太平二都(即今之邵东县佘田桥区汪塘等乡镇)。新晃原称晃州厅,属源洲府(芷江)辖管,地瘠民贫,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,汉人较少。李白听说王昌龄谪贬龙标慰(龙标今之黔阳)诗云:杨花落后子规啼,闻道龙
1、新晃佘氏源流
新晃佘姓,始源于湖南宝庆府佘田桥太平二都(即今之邵东县佘田桥区汪塘等乡镇)。新晃原称晃州厅,属源洲府(芷江)辖管,地瘠民贫,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,汉人较少。李白听说王昌龄谪贬龙标慰(龙标今之黔阳)诗云:“杨花落后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,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”可见当时之情境。明清两朝仍然人烟稀少,商贾裹足。我三十三世祖,瓦厂边宗潘公,只身投奔澜洲村(芷江)谋生。在源洲居住数十年,殁后,由其子宽红公(即增红)迁徙来晃,定居上菜园一带(即今之人民路至太阳坪一带),垦荒置田,家室殷富,后人济济,人才辈出。
清末民初,继而有千功堂三十五世祖福垣鲁廷公,原在洪江开设佘裕隆钱庄,先遣其子庆煊号秉彝来晃创办酱园,兼营南杂,辗行。后数年,洪江生意失利,举家西迁,从此,佘姓来晃者,与日俱增。先后来者,有毛坪里、合同坳、大冲屋、秧田边、藕塘冲、祝三堂、夜时堂、桐梓堂、寨田屋、古尚屋、严家堂、托头屋等等。宝庆府(邵阳)人,以佘姓来晃最早,因此关系,沾亲带故,申、尹、曾、王、禹各姓同乡,也连续来晃。江西人亦善于开拓,以黄姓来晃领先。两地人员日渐增多,则有帮派之分,于是分为本地帮、衡湘宝帮(以宝帮为主体)、江西帮。新晃市场发展之有今日,抚今追昔,有赖于宝庆人、江西人鼎力创业之所致。宝庆人应以佘姓居首。佘姓在晃,鼎盛一时,文有庆煊号秉彝,定余号靖之,武有庆室号亿顺等先辈。可谓文有文才,武有武功。
1927年,佘秉彝受委晃县商民协会会长,系中国国民党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基层组织,马日事变后蒙难,从容就义,为党捐躯。旅晃佘姓合族举哀,为佘姓失去一位贤者长辈而悲痛。合族人员化悲痛为力量,更加团结以鲁廷公为首,庆号桥松、定存贵泰公和仁忠号笃臣公等不辞辛劳,动员佘姓子弟慷慨解囊,办清明会。每年清明会凡佘姓祖墓,全部进行挂扫。每年六月六日晒谱,佘姓困难户,由清明会予以资助,年复一年,积累日增,又在龙溪口土地坳购义山一幅,为佘姓茔地。
佘姓旅晃子孙,历十余世。已螽斯蜇蜇,瓜瓞绵绵,由新晃分支于贵州、镇远、长沙、怀化等地者,莫不如斯。时至今日〔一九九九年〕,共五百五十六人,一百一十五户。县团级以上职称一十三人。科局长级干部三十六人,此乃赖祖宗之德,才有兰桂腾芳。邵东旅晃人士,以佘、曾、申、尹四姓诸多,同乡评论,佘姓团结,甚可敬仰,实乃如斯。佘姓在晃,族有红白喜事,均共同祝贺,疑难事故,亦鼎力协助。我等必将此优良传统代代相传,为后人世守勿违,是为荣焉。
2、新晃佘氏办教育
新晃佘氏在晃经商,还热心办学校培育族人后辈。佘寿彭先生回忆了在晃的两件事,值得一提:
一是宝光小学校歌。
宝光小学,是新晃佘氏筹资举办的一所私立小学。邵东旅晃经商的佘雨苍(同生父亲),曾兼任宝光小学第五任校长。他主校期间,招贤纳士,充实师资;大兴土木,美化校园;制定校规,完善制度,故校纪严明,校风笃正,教风执着,学风勤奋,环境静美。全校教学质量上乘,文体活动活跃多彩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升学率名列前茅。佘雨苍曾为学校创作校歌,歌词:“五属父母帮,惨淡经营创宝光。礼义廉耻为校训,年年恪勿忘。服从领袖,遵守校规,我们当自强。努力努力,奋发向上!”校歌中含蕴着佘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。
二是佘氏资助后辈求学。
据佘寿彭回忆,解放前,自己家境贫寒,小学未毕业就被父亲如生公送去当袜工学徒。后来考上贵州铜仁国立三中,又因无钱入学。考试发榜后,佘雨苍从报上见到佘寿彭考中的公告,告知佘玖华、佘圭田、佘作楫等人,于是决定集资建立助学基金。这样,寿彭才得完成初中、高中学业,并于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后入了党,立过功,受过奖,评过模范,应邀参加十九周年国庆观礼。1969年1月5日,他和军委举办的“毛泽东思想学习班”的团以上干部一道,接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。离职前,担任长沙市教委视导员,省政协教育组特约委员,县团级。这与族人的支助密不可分。
(摘自《光宗怀远录》)